9.24.2013

建立 華語唱片 工作人員資料庫 - 0: 發想(本系列會持續更新)


這件事我想很久了。現在開始啓動。希望 2013 結束前可以看到曙光。


「還有歌詞本」的年代,工作人員名單會被清楚地記錄下來。所以我們知道誰寫了什麼歌、誰編了什麼曲、誰錄了哪一首的吉他、誰是這首好聽混音的功臣。

進入 YouTube 時代,大家只能看到詞曲作者和 MV 導演。

進入 mp3 時代,連詞曲作者可能都看不到了。因為轉檔的人懶得輸入。


歷史,一疏忽,就永遠找不回來了。

恐怖呦......(感謝司馬中原先生贊助 OS 一句)




【 建立華語唱片 工作人員資料庫 】

我的想法:


[ ISRC 資料庫 ]

世界上每一個有聲出版品,都需要申請 ISRC code。台灣主管機關是國家圖書館。也就是說,只要市面上發行過的專輯,國家圖書館都有資料。但目前僅限於歌名,演唱者、詞曲作者、編曲者和歌曲長度。


[ 唱片公司 ]

以這個完整的資料庫為基準,請現存的唱片公司,就公司存貨或存檔,把過去發行過的專輯,聘請工讀生輸入工作人員名單,一個月之內應該是可以完成的。


[ 資深工作者 + 維基百科式補足資料 ]

碰到唱片公司已經倒閉的,或是公司本身資料遺漏沒有保存的部分,一方面主管機關可以派人訪問業界的資深工作者(以前整張唱片通常都是同一批人完成);另一方面,可以建立一個類似 wiki 維基百科的平台,讓音樂人自己輸入自己有執行的部分。


不過為了怕有人因此填入不實資料,因此主管機關必須有人負責審核這些「自行輸入資料」的真實性,再予以開放成為正式公開資料。


當然以上是很美好的構想,不知道實際執行會碰到什麼困難;但如果趕快開始進行,我相信短短一年之內,就可以把這段空白的歷史,記錄個百分之七八十沒有問題。



我跟朋友正在研究中。確定怎麼做之後,會向政府機關正式提案。

【 臨別碎念:數位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支援 】

數位開發者一直強調,數位比傳統有更多的可能性。嘿,這不就是嗎?(我的口氣怎麼好像翻譯軟體)每首歌都可以附上完整的工作人員名單,可以隱藏可以展開,輸入一次就永久存在,又跟你們說的一樣不用浪費紙?

目前的 mp3 tag 其實是夠用的,不需要再改格式。就全部放在最大那一欄就好了。然後播放程式,請大家 update 的時候,設計一下,讓聆聽者更方便看到 credit。

說真的,利用我們的音樂賺了那麼多錢,回饋一點同理心應該不為過。是吧是吧?



「數位向世界展示了未來,打開了更多可能性」

那麼,請先把 "credit" 這件事情,當成對創作人的回饋吧。


以前的歌詞本,不是字很小,就是印很厚;數位時代這些都不是問題了。而這樣簡單的「未來」,所需要花費的工,比跟唱片公司對簿公堂省太多了,何樂而不為呢?

誠摯希望軟體開發者,把這件事列入優先考慮。說不定它會是填補創作人和數位人鴻溝的重要一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